摘要:2015高巍说年俗系列之三 高巍民俗学专家、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主要著作《燕京八景》、《漫话北京城》等。蛇年春节,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民俗专家高巍曾经总结了过年的十大新民俗,像是“全民看春晚”、“微博短信电子邮件拜年”、“烟花爆竹减少”、“...
2015高巍说年俗系列之三
高巍
民俗学专家、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主要著作《燕京八景》、《漫话北京城》等。
蛇年春节,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民俗专家高巍曾经总结了过年的十大新民俗,像是“全民看春晚”、“微博短信电子邮件拜年”、“烟花爆竹减少”、“晚辈给长辈压岁钱”、“年夜饭饭店吃”、“租友回家过年”等。
一晃两年过去,比起以往人们经常感叹“过年没有年味儿”,羊年的春节悄然间出现了不少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年味儿渐浓。用高巍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对年的感悟,比往年要加深了”。那么,今年的春节,都有哪些不同呢?
小年庙会成为新风尚
营造过年气氛,年味儿渐浓首先表现在年前。经过这些年来的宣传,小年比以往受重视,办小年庙会开始成为一个新的风尚。
这些小年庙会结合自己的资源,各有特色。比如海淀区苏家坨,过小年举行千人饺子宴。小年吃饺子,这是苏家坨的风俗。从锯木头到弄柴禾,再到调馅儿包饺子,这么多人包饺子没有一个破皮儿的,足见大家的认真。那种来了就是客的亲热劲儿,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很快融入其中。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达到了大家沟通亲情,邻里之间互相协作的目的。
西城区在历代帝王庙举行的小年庙会也有五年的历史,包括农业展览馆举行各地农产品、年货展销,还有天桥演艺区小年文化庙会组织游客体验过小年的元素及曲艺演出,老舍纪念馆请小学生、附近居民及游客到老舍故居猜灯谜、剪纸等,这些都是为过年营造气氛。
年夜饭回归家庭菜
吃年夜饭历来是春节的重头戏。最新的媒体调查显示,今年商家的年夜饭,并不像往年或者宣传的那样一经推出就被抢订一空。与往年相比,选择餐馆除夕宴的比例要差一些。
这其中固然有中央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也有很多人会选择出国旅游。不过,我觉得更主要的是,人们开始体会到除夕宴的真正价值了,在餐馆吃,毕竟流于形式,缺乏家庭温暖。家里的年味儿,要靠中青年从老辈儿手里接过家里特色吃食的做法,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做出来,传承下去。
在过去多少年里,我们曾经吃饭很困难,所以年饭是一年之中最受期待的。当然今天,我们没有了这种顾虑,但家的温暖和慰藉,在餐馆里是很难体会到的。我建议,可以一方面从外面采购一些半成品或者点几个菜带回家,一方面做一两样、两三样自己的拿手菜、传家菜,共同组成年夜饭,既不过于劳累,也体现了自家的特色。这样的选择更理智,也是对年夜饭的一种回归和升华。在享受美味儿的同时,感受亲情。
年货清单重拾传统
提起红螺食品,很多人不知道。但杂拌儿,咱都知道。在过去,红螺食品的杂拌儿是老北京人过大年时,家家户户必吃的守岁食品。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杂拌儿一上市,年味儿就有了。
杂拌儿有粗细之分,果脯是细杂拌儿,还有花生粘等粗杂拌儿。常人春先生就说,杂拌儿一定要在腊月二十三上市。为了重新登上老北京人的年货清单,恢复腊月二十三杂拌儿上市的传统习俗,远在怀柔的红螺食品干脆跑进城里,在西什库附近开起了店铺,遗憾的是店面还在装修,只能赶明年春节了。
另外,同仁堂也适时恢复了肉料的销售。在过去,过年炖肉,可少不了同仁堂这样老字号的肉料。肉料不是简单的十三香,而要添加豆蔻、山楂等一些对身体有益、促进消化的药材。
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在抓住机会,比较之下,像稻香村等一些老字号反倒没前些年那么出彩了。
庙会活动遍地开花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庙会不再像过去以龙潭、地坛为主,一些重新恢复的传统庙会也已渐成气候。
像新年伊始,老北京人自发前往东岳庙庙会走福路、挂福牌、画福布、绕福树……踩岁,前往白云观排队摸石猴,参加观内的祈福仪式等。怀柔圣泉山今年的庙会虽然改成了新春游园会,不过内容依然丰富,农家过大年的活动也很适合全家人一起参加。
除老庙会外,其他行业,如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名人故居,都在利用自身优势,不断丰富人们的年节活动。比如科技馆,小朋友进门,要先打通关,非常有意思。还有一些受到政府支持的官办庙会,包括东城区、丰台区文化馆庙会,东城区体育馆庙会等,既有民俗、音乐歌舞,也有皮影儿、书画展等,票价非常低廉,参与性也高。工人体育场办了第一届冰雕展,这在城里也算首次。
新拜年方式
还应结合传统
微信接替电子邮件、微博、短信成为最新的拜年方式,由电子红包引发的抢红包大战也成为羊年春节最具争议的话题。对于这种拜年方式,我并不是特别提倡。因为亲情的沟通交流,最好面对面去表达。
我建议在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可以利用假期,对重要的长辈、前辈及亲朋好友都当面拜访,与新的拜年方式二者结合,让亲情和沟通得以更好地表达。对于商家来说,与其耗费时间、金钱卷入红包恶战,不如一些温馨的祝福和提醒更来得贴心。
晨报记者 何安安